感觉统合失调对儿童行为的影响有多大? 及早发现才能避免问题
感觉统合作为人脑的一种基本能力,其使得人脑中枢能对来自各感受器官的感觉信息进行组合,从而产生各项生理上的协调运动来应对感觉信息反馈的环境刺激。而一旦在个体身上发生统合失调,就会对个体的行为及认知反应产生影响。
在儿童发育过程中,一旦发生感觉统合失调,会对儿童的正常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其中最为明显的失调行为后果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 注意力及学习能力
儿童若发生统合失调,会直接导致注意力集中困难,行为体现出自控能力差、多动等特性,进而影响正常学习。在注意力机制受损的情况下,儿童将无法长时间进行信息接收,学习能力水平较低。
2. 情绪管理失调
感觉统合失调还会导致儿童对感觉运动的情绪反应异乎寻常,对环境刺激做出非正常的应激行为。这种情况下,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调皮任性,遇事容易冲动,并且很难冷静的接收教育和遵循相关行为规范。
3. 心理发育受阻
相关研究表明,患有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相比于同龄人,更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缺陷,例如胆小怕事、极易被紧张和焦虑情绪包围、在陌生环境下丧失正常的判断能力等。这些心理缺陷初期很容易被周围的成年人所忽略,亦或是被归认为性格原因,但是,若在前期没有及时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很容易造成日后的人格与认知缺陷。
4. 社交障碍
感觉统合功能的紊乱,除了在身体和精神上会对儿童产生影响,在人际关系的构建中也会为其划下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上述的情绪与心理问题直接导致在人际交往中,这些儿童在沟通、团队合作、指令理解与施行过程中存在部分细节转换障碍,影响正常的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