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教室的性质特点,请查收!
随着国家对于特殊教育的重视,很多城市的普通学校里相继建立了资源教室。尤其是近几年,资源教室建设速度明显加快。然而需要指出的是,资源教室在我国还是新兴的事物,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积累都不够系统和成熟。对于大量新建的资源教室来说,建设思路模糊、运行效果不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与对资源教室性质的理解出现偏差相关
资源教室一、资源教室是随班就读的辅助机构,不是单独的安置方式
资源教室在普通学校中以何种方式运行?这是关于资源教室定位的另一个关键问题。残疾学生需要多长时间或什么时间到资源教室接受支持服务,全部时间还是部分时间?资源教室的使用意味着对残疾儿童普通班级学习时间的部分抽离,那么这种抽离的时间界限是多少?这些都是涉及如何定位与合理使用资源教室的现实问题。
从我国资源教室起源来看,资源教室始终是以随班就读辅助者的角色进入的。可以说,在我国如果没有实施随班就读,没有大量残疾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在普通学校中就几乎不可能出现资源教室。资源教室的出现与随班就读的推进和残疾儿童的融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是明确地指向残疾儿童少年并为其提供专业支持服务的。
资源教室二、资源教室是提供基本专业服务的场所,不是全能式的独立机构
资源教室究竟可以做什么?有了资源教室,是否意味着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这又涉及对资源教室功能的理解问题。
显然,资源教室必须有其特定功能,这是它得以存在和推广的前提。随班就读推进这些年,由于大多数普通学校长期以来缺乏特殊教育专业资源,在兴建资源教室后,资源教室往往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期待或要求,学校总是期望资源教室能够尽快有效解决当前残疾儿童的教育问题,从而缓解普通学校开展随班就读的压力。于是,在实践中资源教室的功能被一再扩大和拓展,资源教师承载的压力与任务也愈加繁重,似乎资源教室变成了解决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困境的最有效“钥匙”。
出现资源教室功能扩大化或绝对化倾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将资源教室片面地看作建立于普通学校之内、相对独立封闭的特殊教育服务机构,而割裂了资源教室与整个随班就读运行机制的联系。要理解资源教室的功能,必须从内外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从资源教室自身的功能来看,它是在普通学校里为残疾学生及其他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教师和家长,提供特殊教育专业服务的场所。
资源教室 三、解决策略
随着国家制定的“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学校为骨干”的方针,特殊学校以及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应充分发挥特殊教育资源中心的重要作用,将资金重点建设好特殊教育资源中心,依托特殊学校和特教指导中心的人才及资源优势,提供给随班就读的学生需要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素材的指导,教学设备,(建立各个资源教室借出,归还制度)的支持,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