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小时服务专线:
186 1019 3300

资讯服务

听觉康复训练知识?送教上门家长朋友不要错过!

    在面对听障患者进行听觉康复训练时,方案虽然是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制定的,但往往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改变,那么究竟怎样的调整是科学的、合理的,其实只要不违反下面的几点康复原则就都是可行的。


1.jpg


    送教上门1.听觉先行性


    在儿童尚未形成聆听习惯前,应帮助聋儿发现声音的价值。这决不是简单地不间断地跟她说,一味地将声音输入他的耳朵,而是必须让他们意识到声音真正发挥的作用。例如,当要求儿童穿外套时,不应该指着外套说:“穿上外套”,而该直接看着他的眼睛说“穿上外套”。前者即使不听,也能理解要求。只有在不得不听且按照指令做的情况下,聋儿才能真正懂得聆听的价值,学习运用聆听去应对周围环境的要求。因此,在发出所有命令时,应首先给出言语指令。若儿童无法听懂,可重复一遍。若儿童仍无法理解,则添加视觉等辅助手段。聋儿如能学会聆听,则能通过听觉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从而更好地适应学校和社会。


    送教上门2.分散与集中结合性


    训练时间的安排有两种,即集中训练和分散训练。集中训练是指长时间不间断地进行训练,每次训练中间不安排休息时间,分散训练指相隔一定时间间隔进行的训练,每次训练之间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一般说来,分散训练比集中训练效果要好些。听觉康复训练是一项比较枯燥的活动。长时间进行听觉康复训练较容易引起听觉疲劳。


2.jpg


    送教上门3.早干预原则


    听觉功能评估中的及时性原则是指在进行听觉功能训练时,应尽早进行。一发现有听觉障碍的情况,就应马上进行听觉评估,及时确定听觉功能,制定康复方案,这样才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听力重建或补偿,及时参加听觉言语康训练。这对于语前聋的更显得尤为重要,3岁是儿童言语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在这个时间之前进行听力重建或补偿,聋儿就无法通过模拟听到的声音来学会言语。


    因此,训练初期要给听力障碍儿童提供比较安静的听音环境,让他尽量听清楚各种声音。但是以后的训练还应该在比较复杂的声响环境中进行,因为我们生活的声音环境是比较丰富的,为了达到听力障碍儿童听觉康复的最终目标,适应生活中的各种声音环境,应该给听力障碍儿童提供有背景声音的训练环境和尽量丰富的听音环境。


版权所有:北京中科瑞朗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4074570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84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