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法规政策措施,实施了一系列残疾儿童康复项目,残疾儿童康复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全国第十届残运会暨第七届特奥会第一阶段比赛于5月18日至25日在天津举行。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派出3名专业技术人员,与协作单位共同负责10项残奥类项目的辅具维修服务,为赛事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强的辅具服务保障。
中心技术人员围绕手杖、肘拐、腋拐、助行器、轮椅等常见肢体类辅助器具的构成、选用原则、使用注意事项、维护要点等内容进行了逐一介绍,“学员们”听得很认真
日本某科研小组,在实验中成功使受损的位于老鼠内耳的毛细胞再生。这项成果有望帮助病人恢复听力,并将在明年2月举行的美国耳鼻咽喉科基础学会上公开发表。
所谓“十聋九哑”是指婴幼儿在他(她)们七八岁之前,由于先天的或后天的各种因素造成听觉感受器官(主要是内耳螺旋器的内外毛细胞和听神经末梢)严重缺陷或病变损坏,引起了程度较重的听觉障碍,只要听力损失超过55分贝必将导致孩子说话发音障碍。一般说耳聋发生的时间越早,程度越重,获得矫治机会越晚时,对语言能力的发展影响也越大。就我国目前大多数家庭而言,四五岁以下的孩子听力损失达到70~80分贝时,他们最终都将因聋致哑成为聋哑人;但若到七八岁后发生严重耳聋甚至于全聋时,多数能终生保存说话能力,由于长期听不见自己讲话声音,往往经过二三十年后,他们的语言清晰度和可懂度会越来越差,这是学语后耳聋的特点。